云南省會澤縣大橋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滇東北烏蒙山區中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03°15′~103°22′,北緯26°38′~26°45′,海拔高度2490— 2900千米 ,年均氣溫 9.8℃ ,冬季平均氣溫 6.3℃ 。大橋(躍進)水庫水域面積13.5平方公里。水庫區四周群山環繞,山上有華山松、高山松、白楊、柳樹和許多低矮薔薇科灌木;山下是30平方公里的山丘開闊耕地,出產有玉米、馬鈴薯、蕎子、蔓菁、大豆等農作物;耕地四周溝壑縱橫交錯。水庫區四周有10余條溪流注入水庫,形成了3000余畝沼澤地,500畝耕地還為沼澤。沼澤里生長著三葉草、馬先蒿、水蔥,蔥蔥蘢蘢,甚是茂盛,為黑頸鶴棲息、覓食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
在大橋越冬棲息地,晴天早上7:20~8:15左右,黑頸鶴就開始陸續離開夜宿地;若天陰氣溫較低,飛離時間會延續到8:00~8:35左右,若積雪或水上結冰則會推遲至11~12時。覓食較為分散,40余只同種集群和極少家庭集群的黑頸鶴飛到夜宿地略偏西北約4平方公里的山丘開闊地上覓食,部分黑頸鶴混同灰鶴、赤麻鴨、斑頭雁和極少數野鴨,集群于離夜宿地以東來 0.5公里 約5平方公里的耕地覓食。由于農民到耕地里的干擾,有時亦會飛到6~ 8公里 外的地方覓食。有的家庭單獨集群,有區域性和占地行為。
黑頸鶴的主要食物是散落在地的馬鈴薯、蕎子,以及農民正在收獲的蔓菁,在耕地和沼澤地里也食草根。中午11:00~14:00,分散在各地覓食的黑頸鶴逐漸飛回沼澤地集中,少則10多只,先喝水、理羽,然后小憩片刻,再飛出去覓食。也有一部分(20~40只)繼續在沼澤地覓食和漫游。
下午16時至17時左右,又分期分批到夜宿地附近覓食,這時覓食種群較為集中,天快黑時才慢慢走入水中,當水深及膝時就不再走動,將頭藏于翅下,單腳水中,沿沼澤地邊以家庭為單位散亂夜宿。黑頸鶴同種集群集于一邊,與灰鶴、斑頭雁等異種集群(黑頸鶴數量極少)相距80— 100米 。這時孤鶴遠離鶴群 20米 左右,雙腳站立水中擔任警衛,觀察四周動靜,一旦遇有情況,孤鶴發出尖厲而急促的鳴叫報警,既之群鶴齊鳴或四散而飛。
大橋黑頸鶴以亞成鶴為主,幼鶴數量較少,成鶴與幼鶴之比約為15:1。自從 1993年3月31日 云南省政府批準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來,在適當的時候一直堅持人工投食。本會理事、大橋鄉李家灣小學教師王高祥組建的“鶴舞高原”愛鳥護鶴宣傳館和興趣小組相繼成立后,為大橋越冬黑頸鶴及其它水禽保護做了許多有益工作。
午后陽光燦爛,走過一段不長的盤山公路,“念湖”那青山藍裙的身影就展現在面前。只見連綿的群山下,曲曲折折的水岸,一汪不見邊際的湖水,以動人的身姿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動著醉人的眼波。時而在山體和綠樹的掩映下,羞答答地露出動人的容顏。水邊有小樹,一叢叢地鋪展到水里,分割著湖面。美景處,突然聽見湖泊深處傳來“咕嘎、咕嘎”的叫聲,是黑頸鶴在叫。抬起頭來,雙目遠望搜尋,遠處的草甸上有一只只高大的黑頸鶴,或閑庭信步,或仰頸遠眺,身旁是小小的灰鶴、赤麻鴨、黃鴨、斑頭雁,它們都在高原溫暖的陽光中享受著生命。
以上我們介紹玩了會澤大橋的黑頸鶴拍攝,易游云南攝影還為您介紹一下大橋的“念湖”風光也是風光拍攝愛好者的,攝影天堂。
“念湖”有美麗的風景,有優雅的黑頸鶴,還有藍藍的天空和暖洋洋的陽光,喜愛大自然的人們無法抵御其誘惑,到處尋找,結果終于找到了,原來她在會澤的大橋鄉?!边B綿的群山下,一汪不見邊際的湖水,漫灑著曲曲折折的水岸,以動人的身姿,在金陽的照耀下,閃動著醉人的身姿。黃昏和著沉醉的夕陽,藍天和著靜美的湖面,思念和著曠遠的剪影,還有象征吉祥、幸福、忠貞的黑頸鶴動感的身姿。
念湖是位于昭通會澤縣和是曲靖交界處的大橋鄉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它原本是云南高原中一個不起眼的鄉鎮。后來,這里扎壩建了水庫,取了一個頗具時代特征的名字,叫躍進水庫。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每年年末年初,大批的黑頸鶴、白頭雁飛到這里越冬。寧靜的水面,又吸引了國家皮劃艇的運動員到這里集訓。靜寂的山巒、深深的湖水、紅色的土地,在靈動的候鳥引領下,展現開動感的畫卷,成為攝影家和驢行者的天堂。
全部介紹完了,我們介紹一下會澤大橋黑頸鶴最佳的拍攝時間:每年的11月上旬-每年的3月上旬其他拍攝問題請咨詢,易游云南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