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里,提到“糕點”二字,人們會不禁想起名店“稻香村”。北京稻香村始建于光緒21年,位于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后廠,很有特色,當時稱為“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經歷了歷史的種種磨礪,如今發展為獨具特色的民族品牌。稻香村食品講究“四時三節”,如今,剛好到了月餅上市的日子,稻香村月餅繼續著屬于自己的月餅文化。那便是用料講究正宗,核桃仁要山西汾陽的,因為那里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濃郁,嚼在嘴里甜;玫瑰花要用京西妙峰山的,因為那里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氣味芬芳,而且必須是在太陽沒出來時帶著露水采摘下來的;龍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華的等等。做工講究“憑眼”“憑手”,例如糖熬制到什么成色全憑師傅的經驗,把熬制的糖鍋端下灶臺,早一分鐘沒到火候,晚一分鐘火候又過了,這就是所謂的“憑眼”;“憑手”則是指將熬好的糖剪成各種形狀,這全是手工活兒。最初,稻香村的創始人郭玉生為了把稻香村這塊牌子叫得更響,鼎力開發南味食品,不惜重金從上海、南京、蘇杭、鎮江請來名師,一個個風味獨特的產品紛紛擺上柜臺,肉松餅、鮮肉餃、棗泥麻餅、醬鴨、筒鴨、肴肉、云片糕、寸金糖……越來越多的人們走進稻香村,拎一盒印有“上品官禮”字樣,品貴名重的糕點;買幾包酥糖或幾塊熏魚,稻香村的食品在京城真正成了敬父母、送朋友的饋贈佳品。自創立起,稻香村也成了許多文化名人經常光顧的地方。作家謝冰心、清華大學著名體育教授馬約翰、京劇名角譚富英,都經常到稻香村買上可心的吃食。1912年5月,魯迅先生來到北京,寓居宣武區南半截胡同的紹興會館,這里離觀音寺稻香村僅有兩三里路。據《魯迅日記》記載,從1913年到1915年期間,短短兩年多時間,魯迅先生有記載的到稻香村購物就有15次,成為稻香村為之驕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