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藏線路總共有幾條?網上答案眾說紛紜,5、6、7、8,9、10 都有。
如果一定要較真的話,還有兩條進藏線路:一條是克里雅古道,從新疆和田翻越昆侖山到西藏,1950 年解放軍先遣隊進藏走的就是這條道路;另一條是川藏中線,即夾在 G318 與 G317 之間的一條線路,以四川段的 G350+ 西藏段的 G349 為主,再加上一些縣道、村道甚至野道混編而成的線路。
這兩條進藏線路非常偏門,走的人少之又少。克里雅古道被認為是天花板級的進藏線路,探路級別,需要專業向導和領隊帶領硬核越野車隊,集體穿越,禁止單車穿行,除非你真不把命當命;川藏中線,近年才被提起,具體是怎樣一條路線,卻少有明確說法。
這兩條偏門路線,前者,如果有團隊;后者,如果有時間,我倆也許會去嘗試看看。
這一篇,就來寫寫廣泛所認為的“進藏第七線”——丙察察,也是七大進藏路線中被認為最險峻刺激的一條路線。
丙察察:丙中洛(云南)—察瓦龍(西藏)—察隅(西藏),全程 305 公里。
丙中洛
要到丙察察線路的起點丙中洛,既可以從瀘水出發,沿 G219 抵達;也可以從德欽出發,沿德貢線抵達。我們的路線是前者,下次可以去試試德貢線。據說德貢公路穿越三江并流核心區域,包攬了云南的一半美景,但路況不好。雖說網上的溢美之辭一般要大打折扣,但好奇心驅使,我們找時間還是要去看看。
如果沿 G219 去丙中洛,當看見怒江第一彎時,丙中洛就近了,只余 4 公里。
繼續向前,當看到這個三面環水的半島時,我愣了一下,怎么又來一個“第一彎”?“臉盲”的我,似乎也有“風景盲”,馬蹄彎看上去都長得差不多,甚至于,這個似乎才更像是真正的怒江第一彎。
不過,它的名字叫桃花島,以春天桃花盛放而得名。只是,桃花盛開時間是每年 3 月上旬-4 月上旬,4 月下旬才抵達此地的我們,不僅正好錯過桃花朵朵開,也錯過江水最綠的時節(每年春節至 4 月上旬)。
“人神共居的地方”,這浪漫的稱謂給丙中洛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但其實,丙中洛并沒有那種想象中的浪漫,之所以被稱為“人神共居”,是因為這里不僅有藏傳佛教噶舉派的普化寺,還有一座百年前法國人建的天主教堂重丁教堂。
之前在老姆登村看了基督教堂,對于丙中洛有天主教堂,我并不感覺稀奇,反倒是對丙中洛煥然一新的面目感到吃驚。不僅新修了公路,連路邊的綠化帶都是精心打造,完全不是山里小鎮的那種隨意模樣。而這一切,其實是云南“怒江美麗公路”項目的延伸。
從我們住在丙中洛的民宿,便可以看到丙中洛的驚人變化。
大幅落地玻璃窗,明亮的窗外是青山。這么懂游客喜好的民宿,主人扎西卻是一個地道的藏族小伙,妻子是怒族。
清晨,住在民宿的客人都坐在扎西的廚房里,一邊吃早餐,一邊聽扎西講自己的故事。扎西 11 歲就失去雙親,從那時起就開始做各種活養自己。種地、放牧,后來出去打工,開貨車。。。直到最后回來開了民宿。
扎西講著童年的苦,丙中洛的窮,但他的講述中卻沒有任何不快。
“我們藏族人都相信來世,這輩子就是來受罪的,所以沒關系?!彼淖旖?,甚至帶著淡淡的笑。
但實際上,扎西們的幸福,隨著道路的修建,已經不用等來世了。
丙中洛——察瓦龍
丙察察線伊始,從丙中洛出發到察瓦龍,美麗公路繼續美麗著。
甚至于怒江峽谷的最窄處--石門關,縱使兩岸峭壁夾峙,因為有好路穿行而過,也不再有險峻之感。
難道修好路的丙察察,路已經這么好呢?我暗自嘀咕。不過,這只是我對丙察察的誤解。一切都才剛剛開始,怎能太早下結論。
過了石門關,繼續前行 4 公里左右,便可看見怒江對面的霧里村。
可以走南北兩座吊橋進村。南入口是新橋,一座純鋼架橋;北入口是廢棄的老橋,不過在旁邊又新建了一座吊索橋。
我們選擇的是北入口的吊索橋,因為從這里過江后,便可走一段崖壁上開鑿出的槽道進村,而這段槽道便是曾經的茶馬古道。
走在一米左右寬的茶馬古道,再看江對面車來車往的 G219,仿佛瞬間穿越。
這條古棧道大約要走 1.5 公里左右,才能抵達霧里村。
霧里村,村如其名,霧里看村,村更美。隔江欣賞就好,不用走進。
滇藏界,儀式感滿滿,不僅山壁上分別寫著碩大的“云南”與“西藏”,地上也寫著“丙察察”。盡管細看才知是廣告,但不得不說,這廣告真會選地方。
自駕通過此地的人,沒有人不在這打卡。我也不例外。而這次,是我的第五次進藏。
到了滇藏界,便意味著“丙察察”云南段的結束,西藏段的開始;但同時,也意味著柏油路的結束,顛簸爛路的開始。
之前云南境內絲滑的柏油路,迅速切換為顛簸的半鋪裝路。車子一過,灰塵四起,仿佛回到3年前的阿里無人區。
我有點疑惑,不說修好路了嗎?
對比后發現,雖然現在的路仍是爛路,但與 2017 年比,路邊多了護欄,曾經的土路也鋪上了碎石。
有了護欄,對于自駕車來說,心里便多了一層安全感,否則,懸崖下咆哮的怒江,始終是心里的壓迫感。
只是,鋪好底層砂石,卻不淋瀝青的半鋪裝路,一路顛簸,還不如土路。而且太多碎石,極易扎破輪胎,以至路邊的巖壁上處處都是補胎及救援電話。
不過,到了老虎嘴,要過雞爪隧道前,碎石路突然變成了柏油路,我倆大喜,“路果然修好了!”但這開心只持續了幾分鐘。一出隧道,柏油路立刻變回碎石爛路。
直至走完整條路線,才知道,這段油路是丙察察線上唯三的一段油路(另外兩段油路:一是丙察察云南段,一是快到察隅的最后 20 公里)。
也許剛用碎石鋪平整時,路況尚可,但沒用瀝青加固,來來往往的車輛,很快便把路面壓出各種坑洞。以至于,丙察察的現狀便是:小碎石路+小搓板路+坑坑洞洞。
事實上,在我們自駕走了西藏如此多的國道、縣道、鄉道后,交通要道基本上都修好了,也就剩阿里中北線以及丙察察這兩個老大難了。
但經過丙察察進藏第一村松塔村時,嶄新的村莊給了我們信心。
村已改建好了,路還會遠嗎?
當經過丙察察線上最讓人談之色變的大流沙時,藍天白云下的大流沙,潔白安靜,那些風化的白色碎石,看上去像被神力封印住了一樣,如同凝固的瀑布。不僅不可怕,反倒美麗而壯觀。
我以為底部加裝了護墻的大流沙,已經不再是威脅,途中寫的那篇丙察察至墨脫的路線及路況 ,還特別強調了這點。
但我又錯了。當巨大的滾石流從大流沙頂部如瀑布般傾瀉而下時,區區護墻根本擋不住。
就在上個月,5 月 14 日,因為大風大雨,大流沙頂部的沙石松動滑落,沙石迅速掩埋了路面。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兩張照片(侵刪)。
所以,大流沙是否危險,天氣是個重要因素。風化嚴重的石頭,好天氣時,不會亂來;一旦雨季和大風天氣,便容易松動,造成塌方。即使風平浪靜的好天氣,傍晚時分隨著氣溫下降,風速變大,依然容易有落石與流沙,所以最好在傍晚前快速通過。
安全起見,通過大流沙之前,最好先觀察大流沙是否有塌方跡象。如果頂部有煙塵升起,說明上面已經開始有流沙。
即使在好天氣時通過大流沙,也請不要在大流沙底下停留拍照。說不定幾塊石頭飛落下來,便將車子砸幾個洞,也不是不可能。
蟋蟀頭的安全意識特別強,盡管當時一切安好,我們也只是遠遠地拍了幾張照,便一腳油門,快速通過大流沙,完全沒有任何停留。
過了大流沙,距離察瓦龍便只有 9 公里了。
察瓦龍
全長 305 公里的丙察察線,如果純粹趕路,為穿越而穿越,一天可完成,大概用時 12 小時。
但很多時候,我們走這條路,并不僅僅是因為這條路,而是路上的風景。
所以,盡管丙中洛至察瓦龍只有 79 公里(導航顯示車程 2.5 小時,我倆實際用時 4 小時)。我倆仍然選擇在察瓦龍住一晚。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還有人去了甲應村后,因為村里住宿條件太差,依然回到察瓦龍住宿。
總之,察瓦龍就是丙察察穿越者們的歇腳點。
同時,全長 10960 公里的 G219,從新疆喀納斯出發,到察瓦龍恰好 6666 公里。這么大吉大利的數字,到了察瓦龍一定要記得打卡。
打卡完“6666”,別忘了去路牌斜對面的老陳驛站看看。
這個滿墻貼滿自駕越野、騎行徒步等各大戶外俱樂部旗幟及 LOGO 的飯店,便是丙察察線上最出名的情報交通站。
自駕越野愛好者老陳,2006 年自駕進入察瓦龍后,因為太喜歡沿途風景,便在這里開了一家小飯店兼旅館——四川飯店。當時還沒有丙察察線路,從丙中洛只能開車到察瓦龍,察瓦龍到察隅也還沒通車。
2010 年丙察察全線通車,但路況極差,老陳不僅積極參與救援,還隨時在網上發布當地的天氣及路況信息,漸漸,老陳便成了丙察察線上最大的信息源以及網紅。
途經丙中洛的自駕車輛,即使不住,也喜歡到老陳的驛站去坐坐聊聊,打個卡。十多年后,便累積了這滿墻的旗幟。
它們是老陳驛站的最佳裝飾,也是老陳的驕傲。在喜歡的地方開民宿,是許多旅行愛好者的夢想。但我卻越來越發現,相比停下來,我更喜歡出發。
丙察察一進入藏區,不僅路況變了,連風景也似乎發生了變化。盡管,江,還是那條江;山,卻變得更加大氣。
也許,這也是為何,我倆總喜歡去西藏的緣由。
丙察察并沒有結束,這篇先寫到丙察線,察察線就留到下一篇吧。
太多文字,沒人有耐心看;太多風景,我也不舍得在一篇放完。
丙察察。如果說丙察線(丙中洛-察瓦龍)的攔路虎是大流沙,那察察線(察瓦龍-察隅)曾經的難點便是那三座雪山埡口。
之所以說“曾經”,是因為2010年察察線通車后,因大雪封山,全年僅半年時間可以通行;2015-2017年進行道路改建后,只要不是極端惡劣的天氣,一般不會封山,差不多實現了全年通車。
盡管道路經過改建,但因為有了丙察線的前車之鑒,我知道不能對察察線抱有太多期待。
離開察瓦龍,前往察隅時,路況,跟之前的丙察線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被落石砸壞的護欄,不斷提醒我們:怒江并非威脅,山上的落石才是真正的危險。
在怒江大峽谷中的穿行,最后止步于怒江大橋。
過了怒江大橋后,便會走一段海拔上升的盤山路,離開怒江。
意外的是,怒江大橋的橋頭竟修了一個觀景臺。
我倆在觀景臺佇立良久,欣賞這紅綠兩色的兩江匯合,與怒江告別。從瀘水開始,怒江已經陪伴了我們整整三天。這第四天,終于要和怒江分別了。
但除了我倆,沒有一輛車在橋頭停下。所有車輛似乎都急著趕路,從我們身邊急馳而過,再匆匆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他們如此匆忙,是因為察瓦龍到察隅的路線并不短,高德顯示:車程225公里,7小時14分鐘。對我倆來說,實際行駛時間,還得在導航時間上至少再加2小時。
到了怒江大橋,我們從察瓦龍出發也不過才22公里,前面還有200公里的未知在等待我們。
告別怒江,隨著盤山道上山,再下山。翻越過一座山后,盤山路盡頭的讓舍曲,已在眼底。
下到山腳,繼續沿讓舍曲河谷前行。清亮的河水,濃密的森林,宛如川西。
驚奇地發現,路況似乎比之前好了許多,碎石少了,土路多了。
在這荒天荒地中,竟然有村莊,竟然還有客棧?這個叫夢扎村的村子,就幾戶人家,我很好奇,除了車壞了,需要修車或者等待拖車,還有什么緣由要住在這里。
但也許,遠處的雪山,身邊的青山綠水,就是住下來的理由。
一路向前,綠色漸漸褪去,雪山越來越近。
再一次爬山,路況恢復到碎石與土路的混合體。每次轉彎,都像已到路的盡頭。
海拔不斷上升的同時,路邊的護攔也消失了。只要不臨崖,山谷中的穿行,并不危險。
偶爾停下,放眼望去。天上的云,山上的雪。終于相信,我們真的在西藏了。
這段行程原本是去年十一的計劃,沒想到,那時的“世界第三極”也會因疫情而困,我們只能臨時取消;改去內蒙,卻又在抵達呼倫貝爾的第二天,被疫情防控驅趕回家。
現在,回看那一切,雖然才過去半年,卻像半個世紀一般遙遠。
而每一寸風景,都因這一分自由的加持,在我們眼中更加美麗而獨特。
嗨,雪山,好久不見!讓我好好抱一抱你。
原本南方人對雪就有一種北方人難以理解的執念,現在,遲到了半年的見面,更讓這份執念變得熱情而濃烈。
以至于我們在海拔4636米的雄珠拉埡口停留了很長時間。
這也是察察線上的第一個雪山埡口。
翻過雄珠拉埡口,山下這個寧靜而熱鬧的村子便是目若村。
村里有許多修車店,果然是哪里有需求,哪里便有市場。
如果車沒修好,不用擔心,可以住在村里的客棧,繼續等待。
我們也去修了車,請藏族師傅幫忙上個螺絲,把車后被顛得快要脫落的車牌趕緊固定。
過了雄珠拉埡口,路比之前好了許多,即使開快一點,也沒之前顛簸。
到了第二個雪山埡口,海拔4498米的昌拉埡口,沒有之前初見雪山的驚喜,路也好走,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快速翻過埡口。
再次見到茫茫白雪時,我們已經在翻越海拔4706米的益秀拉埡口。
作為察察線上三個埡口中海拔最高的雪山埡口,這里,雪很厚,云很低,仿佛云不小心掉落山上,積成了雪;又或者,雪被風帶到天上,因貪戀藍藍的天,不肯下來,干脆變成了云。
而行走在天地之間的我們,詞窮得只會說一句,“太圣潔了!”
眷念這里的茫茫雪地,不愿離去,但遠處山上的白色“燈塔”,仿佛又在告訴我們,“不要停,繼續前行!”
當然,那肯定不是“燈塔”,是什么呢?那么孤單又堅定地矗立在山頂。
蟋蟀頭說是雷達,我說是基站。去網上搜索了一番,雷達和基站都不是長這樣兒。
我們就這樣被它吸引,不斷向前。而它,似乎總在不遠的前方。
穿行于厚厚的雪墻時,坑坑洼洼的路,雖說爛,卻明顯看出有人清理,才得以有這樣一條通道。否則,我們只能被雪擋住去路。
翻過益秀位埡口,便一路下坡,到丙察察的終點察隅,只余65公里。
導航顯示還有近2小時才能抵達察隅,而當時已經傍晚7點。西藏的日落是晚上8:30,這意味著如果不想開夜路,我們就得稍微加快一點速度。
蟋蟀頭不再像之前那樣慢悠悠地開車,加上路況好了許多,我們開始一路疾馳。之前那些超過我們的車輛,包括摩托車,我們開始一輛輛反超。
當蟋蟀頭不攝影的時候,他開車基本上就是一個賽車手。
忽然發現,有一輛車的車速極快,一直牢牢地緊跟我們,我們超車,他也隨著超車;我們超過七八輛車了,暮然發現,他仍在后面不遠處。
“這人車技不錯!”蟋蟀頭給他隔空點贊。
距離察隅還余40多公里時,蟋蟀頭忍不住停下車拍照,這輛緊跟我們的車準備超車時,卻也停了下來,甚至搖下車窗跟我們打招呼,“嗨,是你們??!又見面了?!?br />
沒想到,居然是曾同住在丙中洛那家民宿的一對小夫妻。那天早上, 我們在扎西的廚房一起吃早餐,聽扎西講故事。
我們好奇,他們車開得這么快,怎么會才到這里?一般來說,像我倆這種每天11點出發,路上又耽擱很多時間拍照的人,才總會在夜幕快要降臨時才抵達當天的目的地。
“我們在丙中洛住了兩晚。你們去察瓦龍那天,我們去走了德貢線,然后仍舊住在丙中洛。今早8點才從丙中洛出發,往察隅趕路。到現在,整整12個小時了!”原來如此。
看,并不是所有人都會用兩天時間來走丙察察,現在只用一天時間走完丙察察的也大有人在。
“你們這么趕路,在西藏待多久呢?”我好奇。
“待2個月,然后就回去繼續搬磚。”
我們寒暄幾句后,便各自上車,繼續趕路。沒有刻意追隨,彼此按著自己的節奏行駛。
他們有2個月的時間,在西藏自駕旅行,卻只留給丙察察一天時間,我不太理解。但也不需要我理解,他們喜歡與享受這樣的旅程就行。
很多人說,想跟著我倆去自駕旅行,或者我們組個團,參加我們的旅行團,這也是許多做自媒體的人,賺錢的方式,要不是賣廣告,要不就是帶隊旅行。
但我倆很清楚,我們不喜歡帶團旅行。你們也許喜歡我的文字,蟋蟀頭的攝影,但真要一起上路,也許會受不了我們的節奏,然后不斷置疑:怎么這么晚出發?路上還不斷停下來?為什么要停這么久?為什么我們又是天黑才抵達?
曾經有一對夫妻與我們同行,第一天就受不了,只能提前告別。
我想說,朋友,風景都在路上?。∪章鋾r分,光線最好的時候,我們都想在路上,而非酒店。
喜歡去西藏自駕旅行的人,也大多是靈魂自由的人,不會喜歡束縛。
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節奏,自己喜歡就好,沒有對錯。
到了桑久村,有兩條路:一條是G219,仍舊是爛路;另一條是新修的柏油路。之前超過我們的那對小夫妻,停在兩條路的交叉處,猶豫著該選哪條路。
我們快速地看了一下導航,便毫不猶豫地駛上那條油路。不用擔心,這條岔路很快就會和G219匯合,能享受一會兒油路,也是好事。小夫妻的車馬上跟隨我們前行。
過了桑久村后不久,又回到爛路,但好消息是,到察隅的最后16公里,已經完全是油路。
很奇怪的感覺是,雖然終于行駛在平坦的油路上,不再有顛簸之感,卻總感覺少了一點什么,然后,竟開始對曾經的爛路有了一點點想念。
丙察察結束后,我們去了墨脫,然后深入到山南之南,轉了一大圈后,又進入日喀則地區。在藏區長達20天的自駕旅行,除了少數幾段正在修路,幾乎不再有爛路。
在可以遙想的未來,丙察察終將會修一條路況極好的油路??v使周遭環境惡劣,但這是擋不住的趨勢。
雖然我贊成修路,但不得不說,好路和爛路,對喜歡自駕旅行的人來說,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挑戰,總會讓一路都倍加珍惜。
太容易看到的風景,似乎無形中失去了一些魅力。
在這一切發生之前,趁路還沒有修好,還是來感受一下丙察察吧。
我愿意稱之為“最美”的進藏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