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鶴慶縣邊陲古寨旅游攻略
來源: 發布時間:2013-07-15點擊:4536次
旅游攻略:
門票:100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開放時間:8:30—18:30
交通路線:沿大麗線行駛98.2公里,右轉行駛9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邊陲古寨。
美食:
鶴慶豬肝鲊
鶴慶豬肝鲊是鶴慶較為有名的食品,它是當地白族人民用來招待貴客和贈送親朋好友的禮品。鶴慶生產豬肝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加工季節一般在冬季。據說用“臘八”水加工的豬肝鲊,不但其味好,而且還能保存較長的時間。其制作主料是生豬肝、腸肚和排骨,洗耳恭聽凈后煮得半熟,配以精鹽、乾酒和花椒、茴香籽、辣椒,攪拌均勻后裝入陶缸(罐)內密封,腌制3個月后即可食用。一季加工,可常年食用。食時須蒸熟,如嫌辣味太重,可加豆腐蒸燉,味更可口。豬肝鲊食用方便,味美開胃,是當地居家常用的調味佳品,同時,深受遠方來客的歡迎。鶴慶豬肝炸是一道佐餐的葷腌咸菜。用豬肝。豬肚、豬腸子等內臟切碎加粗磨的辣椒面、花椒、八角、草果、濃鹽等佐料潮腌而成,汁液成辣,鮮味香濃,攝一小碟蒸熟,一層紅油飄然而出,一陣肉香撲鼻而來,引得人口水滴,用筷子挑一點嘗嘗,咸、辣、香,好一碟開胃的咸菜!烈日般的紅色,真如白族人豪放、開朗的性格。敢吃鶴慶豬肝,才真愛白族“金花”、“阿鵬”、大爹、大媽。
鶴慶米糕
鶴慶米糕,制作精細,分干糕和水糕兩大類。制作干糕先將上等白米泡軟后,壓磨成粉,然后用薄荷、橙皮汁加紅糖將粉碾細,用細篩篩入甑子內,再用薄刀小心劃成2寸、高1.5寸,厚0.5寸的小塊,用大火蒸熟。水糕,是高粉制成后,加百分之一的糯米面,蒸發亦如干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后在把紅糖撒在上面,待糖蒸化后在撒上芝麻或蘇子而成。干糕,又以喜慶干糕為上品,喜慶干糕又分夾層糕和色糕兩種。夾層糕呈菱形,比普通干糕稍厚略大,中有紅糖、薄荷、橙皮、棗泥、龍眼的混合夾層;色糕呈正方形,中間有紅色腰線,表面為紅色罩面,紅白分明,質細而美觀。蒸米糕若用于待客時,表面加紅糖、玫瑰糖;用一祭祖供佛時,糕面須插鮮花。每年清明時節,青蠶豆成熟上市,在米面中滲進豆米粉,糕成綠黃色,食味更佳。這種青豆米糕,多用作上山掃墓和招待嘉賓貴客。
火腿雞雜餌絲
火腿雞雜餌絲是鶴慶白族民間清明時必吃的傳統佳點,也是招待貴客的名點。它用料考究,烹制精細,調味獨到,成品香味撲鼻,鮮甜微辣,餌絲糍粑細膩無渣,火腿雞雜回味綿長。
購物:
鶴慶棉紙
鶴慶縣的手工造紙歷史悠久,產品精良。據有關史志記載,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鶴慶的紙業生產就遍布境內。到了民國初年,有規模的造紙作坊有數十個,年產白棉紙2000多馱,土紙3000馱(每馱50———60千克)。產品除供應本地外,還銷往麗江、永勝、劍川、大理、下關、祥云等縣和印度、緬甸等國家。鶴慶白棉紙,因雪白如棉得名。每張紙長、寬各50厘米,薄如蟬翼,韌似錦綾,質軟防蛀,吸水性強。不僅是過去“當家”的書寫紙,還是抄寫經卷、書寫契約的好材料。據有關學者鑒定,鳳儀北湯天村董氏宗祠發現的南詔、大理國的經卷中,有些是用鶴慶白棉紙抄寫的。宋代建造的洱源火焰山塔出土的中草藥包裝紙,也是鶴慶白棉紙。鶴慶手工紙生產產生于唐朝,元朝已發展到盛興階段,至元朝至正年間,已用白棉紙在玄化寺成批印制經書和裱襯經卷。除書寫用的白棉紙外,還有包裝專用的“雙超”白棉紙。這種紙的厚度約為書寫紙的三倍,韌性特強,不易破裂,經久耐用,是當時最佳的包裝用紙。鶴慶白棉紙質優價廉,名馳三迤,曾得“安徽宣紙甲天下,鶴慶棉紙譽云南”的贊譽。
鶴慶火腿
鶴慶火腿是云南名特食品,因其腿部彎曲,外形圓整,故又名圓腿或盤腿。鶴慶白族腌制盤腿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把鶴慶火腿作為納貢和遠銷外地的著名特產。盤腿的制造工藝是:用鶴慶地方種油葫蘆豬,最肥壯不過50公斤,生豬宰殺后,將后腿旋成圓形,將豬腳彎曲盤插于邊皮中,在陰涼處風干;摘用鍋鹽腌制,待皮肉回軟,噴上鶴慶乾酒,成批堆放,用重物加壓使血水排出,便可入甕;一個月取出,再懸掛風干,即可保存食用。鶴慶火腿肉質豐滿,四邊膘肥、色澤鮮艷、肥瘦適中、味美香濃、營養豐富、食而不膩,保存期長,是佐餐、宴客、滋補身體,饋贈親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