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因高原明珠洱海源發于此而得名,位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黃金旅游線中部,214國道、大麗公路、平甸公路,源資源豐富,素有“高原水鄉”、“乳牛之鄉”、“溫泉之鄉”、“梅果之鄉”等美譽。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發源地,地處麗江、大理、迪慶三大風景區的樞紐地帶,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蒼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縣總面積2614平方公里,滇藏公路國道214線、省道平甸公路、大麗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縣城距省會昆明389公里,距州府下關69公里。洱源屬北亞熱帶高原氣候類型,干濕季節分明,光照充足,“四季恒溫”,充足的日光、豐富的紫外線孕育了洱源人民健壯的體魄,大面積森林產生有益身心健康的負氧離子,幽雅的自然環境,使洱源成為自然景觀齊全、風光薈萃,而且獨具溫泉特色的地方。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良好的區位優勢,秀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古樸的民族風情,使洱源成為最適宜人們生活、療養和休閑的地方,被譽為“高原水鄉、養生天堂”。
洱源總人口28萬多,境內居住著白、漢、彝、回、傈僳、納西、傣、藏等8個世居民族,還有普米、苗、哈呢等 27個民族成份。各民族在與外界的不斷交往和融合過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擁有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民族歌舞,別具一格的民族建筑藝術、雕刻藝術,鳳羽硯臺、白族刺繡等民族工藝巧奪天工、琳瑯滿目。由于洱源民族種類的多樣性,產生了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洱源火把節、三營莊稼會、茈碧湖海燈會、鄧川漁潭會、海西海歌會、鳳羽清源洞會、煉鐵會、西山會等傳統節日和民間集會持續走向高潮,成為民間物質文化交流的重大集會,也是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渠道,一些特有的民俗文化和風情也得以保存和開發。這些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我們發展文化產業的優勢。
洱源人文資源豐富,從古自今就有一大批知名文人享譽三迤,明清時期的楊南金、何邦漸、趙時俊、艾自修,當今的徐嘉瑞、馬子華、羅鐵鷹、馬曜、張文勛、楊榮昌、李纘緒等都是文化名流;段信苴寶摩巖石刻碑是大理地區最早的白文碑;西山的“里格歌”被譽為白族舞蹈的“活化石”;西山白族調以其豐富的韻腳和格調被當地人廣為流傳,大量的白族調、白族民歌、大本曲等更是豐富多彩;鳳羽古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白族嗩吶響遍全國,吹向世界。洱源同時還享有“神話王國”、“白族文化寶庫”、“仙女撒歌的地方”和“歌舞之鄉”等美稱。這些既是洱源文化的結晶,同時也是洱源文化的名片,是洱源提高民族文化品位、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財富
洱源擁有豐富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名優土產、風味飲食,素有“魚米之鄉”、“乳牛之鄉”、“梅子之鄉”、“蘭花之鄉”、“溫泉之鄉”的美譽。有綺麗風光:源頭勝景茈碧湖、湖畔世外梨園村、澄潭竹外海西海、六村七島俏西湖、東湖荷香惹人醉、尋幽探奇清源洞、彌苴古堤木蕭森、百鳥朝鳳鳥吊山、皇帝揮淚眠龍洞、峽谷深居清凈寺;有名勝古跡:凄美哀婉鄧賧詔、塔基猶存火焰山、名剎佛地標楞寺、鐘靈遺址今猶在、戰火紛飛佛光寨、段信苴寶摩崖碑、皇帝避難潛龍庵、舊州三塔鼎足立、風翔古鎮顯史跡、石竇香泉鳴珠玉、帝釋山古建筑群;特色資源:梅子飄香冠王國、溫泉彌漫遍野流、乳畜產業位前茅、艷麗脫俗桃紅石、晶瑩剔透冰花石、蘭蕙清幽馨萬家、百鳥啁啾青山麓、野生藥材滿山坡、優質大蒜銷海外;名優土產:保健梅品迷醉人、乳扇酥脆席上珍、木瓜蜜餞凝琥珀、補氣益神干柿餅、雪白食鹽與人伴、地產奇藥天生磺,還蘊藏著豐富的鐵、鈦等礦產。這些資源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古建筑欣賞觀光價值,為洱源縣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