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寧縣田園鎮龍泉村的兩名村民在大甸山為附近的磚廠取土時,無意中從推土機下發現了一個長約60厘米、形似彎月狀的青銅器。這一偶然發現,揭開了一個大型古墓葬群。目前,經省、市、縣三級考古專家聯合組成的考古隊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后,古墓葬群已發掘面積2000多平方米,搶救性發掘墓葬100余冢,出土各類器物近200件套,其中人面紋飾彎刀、銅柄銅鉞、藤編護腿、琥珀串珠、藤指護等在云南省為首次發現。
“通過對大甸山古墓葬群的考古和研究,將為我們揭開古哀牢王國的神秘面紗,把那些以前曾經只限于傳說中神秘而燦爛的哀牢青銅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現代人眼前。”王黎銳說,截至昨日,出土的青銅器文物接近200件套。特別是,發掘出了一把長1.288米的銅柄銅鉞,以及已碳化了的藤編護腿、藤指護、琥珀串珠,這些在云南省考古史上屬于首次發現?!坝捎诓龑帡l件有限,我們已將其中的80余件套送至市博物館收藏保護。”
王黎銳還特別介紹了兩件出土文物,第一件是約有60厘米長,10厘米寬,刀尖部分呈卷曲的人面紋飾彎刀,以前保山、昌寧和騰沖等地也出土過人面紋飾彎刀,但數量很少,保山市博物館館藏僅有3件,這么大的人面紋飾彎刀在云南省考古史上屬于首次發現;第二件是長1.288米的大型銅柄銅鉞,以前出土的銅鉞很多都是只有斧頭,柄身使用別的材質而作,像本次出土的一體澆鑄的銅柄銅鉞不僅在制作上工藝要求更高,而且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常尊貴。
據記者了解,目前發掘工作已進行了兩個多月,古墓葬群的發掘工作將在春節前完成第一階段的野外考古工作,春節以后的發掘工作將依據本次發掘的情況、周邊區域的調勘情況和保護、利用的規劃循序進行。
在出土的文物中包括青銅器、鐵器、石器、陶器、琥珀和藤篾等6個品種,以青銅質地為主,截至12月11日,出土的青銅器文物就將近有200件套。
出土的青銅器中,有4種類型的器物屬于大甸山出土文物的代表。分別是大小不同、造型各異的人面紋飾彎刀,一體澆鑄、長1.288米的大型銅柄銅鉞,用于保護小腿的藤編護腿以及用于保護手指頭的的藤指護。此外,還有用青銅澆鑄的腿環、臂環、臂釧以及刻有S形紋和螺旋紋的銅盒和銅鼓、銅鐘、銅扣飾等文物也極具價值。
本次考古發掘其墓葬方式為兩種,一種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一種為斜坡土洞墓。這也是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哀牢先民采用斜坡土洞墓。目前大甸山已申請發掘的墓葬分為兩個墓區,其中現階段主要發掘的1號墓區共計清理墓葬110余座。而有趣的是,面積僅為5000余平方米的1號墓區就有兩種不同的墓葬方式,其中,西坡是以土坑的方式落葬,而南坡用的是土洞。
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所長王黎銳表示,初步判定,昌寧大甸山大型古墓葬群是一個可以上朔到春秋末期,下線至漢代,年代跨度延續時間近1000年的古墓葬群。而在這一時期,在保山和昌寧一帶正是哀牢古國生存和繁衍的時期,所以,大甸山古墓葬群可以判斷為是哀牢國的墓葬。而這一墓葬從發現、保護到發掘和考古研究,將對揭示昌寧地方文化以及保山乃至哀牢的青銅文化提供實物實證,并對構建哀牢文化體系研究提供更加詳實、科學的考古材料。通過對大甸山古墓葬群的考古和研究,將為我們揭開古哀牢王國的神秘面紗,把那些以前曾經只限于傳說中神秘而燦爛的哀牢青銅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現代人眼前。還將借助古墓葬群文物的出土發掘,宣傳昌寧,推介昌寧,進一步研究昌寧的歷史文化,推動昌寧旅游業的發展。并利用好此次發掘成果,保護好、規劃好、建設好遺址公園及博物館。
更多資訊和信息,請關注www.dgqst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