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正風行,人跡罕至之處人流洶涌,但令我們痛惜的是,每年,都有“驢友”倒下……
不少人不屑于去擠旅游熱點看攢動的人頭了,轉而選擇去穿越、去暴走。帶有一定冒險性質的自助游,有成為新時尚之勢。然而,各路自助探險的出險率居高不下
云南香格里拉旅行車墜崖,死傷者中有清華北大學子,新疆31名戶外運動愛好者穿越車師古道時遭遇暴風雪,幸在失蹤三天后獲救,而內蒙古庫布齊沙漠更有數支探險隊伍遇險,一位女子中暑后不幸身亡…… 當冒險成為一種時尚,我們就必須面對這樣慘烈的犧牲嗎?若干年前,有位北大學生在登山中遇難,引來輿論大嘩,而現在,這些逝去的年輕生命,似乎已經無法激起曾經的軒然大波,是我們習以為常了嗎?
我們曾經反思,國人性格中似乎缺乏一些冒險精神。這局面近年來有了改觀,而且頗有爭先恐后之勢,比如駕車飛越黃河乃至長城,意義都曾被渲染得十分重大,要搶在西方人之前飛越,才能為中國揚眉吐氣。都說黃河、長城是祖國母親的象征,而從母親身上飛越,何以就是熱愛母親之舉,卻無人深究了。
從這個角度說,那些有志于去大漠深處、高山之巔探險的年輕人,更值得稱道。他們不作驚人之語,只是為了豐富人生、更親近和了解大自然,而選擇暫時從城市漂移。這樣的經歷,讓人熱血賁張之余,對人生、對國情的體會,一定會比庸常生活來得更深刻。
但是,犧牲仍然可以盡量避免。
這些探險團隊多半是松散組合,甚至只是網上有人振臂一呼,便應者云集。所謂行前準備,也只是上網查查資料而已。非但缺乏平時的戶外運動和避險逃生的專業訓練,就連食物和水都準備得極不充分。
試想,一個平時在空調與純凈水供應充足的寫字樓工作的白領、一個在父母呵護備至中長大的網絡時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專業指導與訓練,驟然面對極為惡劣的生態環境和災難天氣,怎能不束手無策?
所以,僅有冒險的勇氣遠遠不夠,還必須有面對風險、抵御風險的科學精神和逃生技能。
缺乏科學精神的,還有我們的社會服務體系。雖然探險成了一種時尚,我們卻很難找到為探險者服務的專業機構。比如,我國登山水平并不低,但是,為普通登山愛好者提供天氣咨詢、專業訓練和指導的機構寥寥無幾。而在鄰國日本,登山幾乎成了一種產業,有非常完善的服務鏈,各縣均有山岳協會。
盡管要奮斗總會有犧牲,但我們要盡量避免無謂的犧牲。
希望無論是探險者還是志愿者,都能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