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是旅客必到之地。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原為中西合璧的圣保祿教堂,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圣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于圣保祿學院。學院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從1594年成立至1762年結束期間,不少訪華的外國傳教士來修讀中文,令學院成為這些傳教士進入中國的重要傳教基地,對推動歐洲和中國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無可比擬的卓越作用。教堂成為遺址之后,因前壁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加上“圣保祿”從葡文 (S?o Paulo) 音譯成中文,說成“三巴”,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稱謂。牌坊的建筑是巴洛克式,并有明顯東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國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圖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大三巴牌坊雖然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但她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這里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牌坊前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布景,舞臺渾然天成。相信幾百年前生活在澳門的人,想不到這座教堂竟成為舉行文化活動的理想戶外場地。從牌坊后面的鐵梯步上,可直達牌坊的第2層。站在這里望出去,仿佛當年站在圣保祿教堂內俯覽小城人民的生活情形,必須親身經歷才能領略這種特別感覺。參觀完牌坊,可以到內側廣場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了澳門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等,當中最珍貴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為題材的油畫,這是遠東的第一批畫作,也是東方最古老的油畫。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遺骨,展示澳門的宗教歷史。
大三巴牌坊也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為1637年竣工的圣保羅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單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高達3萬兩白銀,可謂珍貴至極,在當時享譽東南亞。后于1835年慘遭大火焚毀,僅遺教堂前的68級石階及花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國牌坊得名。牌坊高約27米,寬23.5米,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奇形珍珠”式建筑物,共分五層,頂端豎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靈的銅鴿;銅鴿像的旁邊圍著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為一圣嬰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側則是“生命之樹”的石刻;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圣母像,旁邊以牡丹和菊花環繞,前者代表中國,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恒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第四層分別供奉耶穌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層與第四層的左右兩側,雕刻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象征動物-獅子;底層為三面門戶,正門的楣額上用葡文刻著“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HIS”。
大三巴牌坊旅游交通:
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路于新馬路下車,沿議事亭前地及步行徑前往可到。
乘17、18、8A、26于白鴿巢總站下車沿石仔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