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鄧鹽都逝去后的純美山村
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在第一集中提到的諾鄧火腿嗎?片中提到的那個古村就是諾鄧村。位于大理云龍縣深山處的鄧諾,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白族村寨。
一千多年來,諾鄧村名從未變更過,對于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來說,堪稱地理史上的奇跡。諾鄧是一個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古村落,長期以煮鹽為生,曾一度是封建社會滇西地區的經濟重鎮。
諾鄧村背靠滿崇山,襟帶諾水,村口的漢代古鹽井好似村落的起點,圍繞鹽井形成層層疊疊屋巷亭樓,堪稱云南鄉土建筑博物館。由于地形限制,房屋交錯,石徑低徊,忽而出現的支巷疊映出陡峭的階梯,忽而凸出的門坊仿佛時間的回響。
鹽業的富庶讓諾鄧在陡峭的坡地上長出了眾多別致的居所,而且將各自的繁華刻印在建筑的記憶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院……更讓人驚嘆的是,建筑布局是在立錐之地上展現出富裕的巧妙,四合院呈現臺階式錯落。所有的土墻、石壁、木雕在高原的陽光下流瀉出蒼黃,一如鹽業財富的夕陽。
穿行在諾鄧,靜得出奇,偶爾留守的老人都懶得理會你的存在,也許逝去的太多又太遙遠,生存的壓力讓人們離開了家園,成也鹽業,敗也鹽業,熬鹽的能源利用,過度的砍伐使周邊盡是童山,只有村里殘留的大樹伴隨著大夫第、鹽務署、龍王廟、五課提舉司,告訴你一個始于漢代的鹽的傳奇。